前鐵幕國的緩慢興起
位於東歐的羅馬尼亞是全歐第 11 大國,也是歐洲產量第五大葡萄酒產國,更是全球前十大葡萄酒產國之一。但直到近年來開始專注於提升葡萄酒品質之前,羅馬尼亞還只能說是個以量為主的餐酒產國。根據該國管理釀酒葡萄與葡萄酒的機構表示,直到 2012 年,羅國全境葡萄園中只有不到 ⅔ 是屬於較適合釀造葡萄酒的歐洲種(Vitis vinifera),這是因為羅馬尼亞過去政治動盪不安,直接影響到葡萄酒業、甚至其它產業的發展。事實上,羅馬尼亞要到1989 年爆發革命,推翻獨裁者 Nicolae Ceauşescu 長達 24 年的極端政權後,才算是真正脫離了蘇聯鐵幕與獨裁政治的陰影,回歸民主的懷抱。在這之前的共產時期,境內許多葡萄園都歸國有;釀酒部分,也有約莫 60% 為公立合作社所有,僅 10% 屬於私人營運企業或國家成立的釀酒葡萄植栽機構。所幸,從 1990 年代早期開始,已有愈來愈多酒莊成功私有化,轉型求質而非量。
到 WINE & TASTE 品迷網繼續閱讀全文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